日期:2017年04月13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2910次
“我一出院就回归社会学习、工作了吗?我可以胜任吗?”这是精神病患者常问的问题。
随着精神病患者自知力逐渐恢复,康复期的他们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开始有顾虑,意识到自己今后生活的艰难,担心社会偏见、担心工作问题、担心恋爱失、担心家庭社会对其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等。
无数个担心使他们出院后,为“何时能够真正回归社会”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精神病患者在痊愈出院后应及时去学习、工作。虽然家庭的温馨和家人的关怀可以暂时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慰,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长时间脱离社会,害怕融入集体,生活单调,会让患者孤独寂寞,产生悲观情绪和抑郁情绪,致使疾病复发,从而再次住院。所以患者出院后以积极的情绪面对社会非常重要。
患者如何更好地回归社会
1.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对其做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治疗。按时复查,按量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应对方法,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不喝酒,少抽烟,不暴饮暴食。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精力充沛,还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
2.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够等原因,大众对精神病人都存在歧视和恐惧。在这种现象未能彻底改变之前,患者要有精神准备,用已经恢复的正常思维和行为去影响他人,实现自身价值。
3.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如人际交往、经济问题、工作职业、婚姻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刺激的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悔恨等主动克制。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内心苦闷时要勇于诉说,或积极寻求心里咨询等等。
如何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1.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期应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我心理调节,帮助他们消除疑虑,以积极的情绪配合治疗。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方式。
2.家庭监护人应遵循医生的健康宣教。增强对患者异常行为的应变能力,更好地为患者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监督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适应社会和工作。
3.社会各界应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强全民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不正确看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情,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对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