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07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377次
高考是一个普通家庭让孩子拿到社会敲门砖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途径,教育自然也成了父母培育孩子过程中最不惜血本的投入。投入就期待回报,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尤其是高考成绩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回报,谁不期待呢?
期待是对未来的未知的某个时刻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憧憬向往。有了憧憬和向往,心中便充满无尽力量,想要全力去实现。父母们怀揣着对孩子高考成绩的期待,倾尽所有、任劳任怨、自我牺牲,但在漫长的十二年求学期,伴随着期待而出现的焦虑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在每一位父母心中滋长蔓延。
焦虑是对未知事物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试想父母们处在长达十二年并且不保证优质回报的投入过程中,能不焦虑吗?不可能,基本做不到。因为绝大多数父母心中有一个隐秘而坚定的信念——我的孩子至少不能比我差。
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客观标准去评价什么样的孩子做到了不比他的父母差?于是这个标准就只能诞生于父母的认知。务工人员期待孩子成为中产,中产期待孩子成为精英,精英期待孩子永久保住自己的阶层,这是父母们质朴又务实的期待。
但有点遗憾,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孩子能力的高低不同、社会晋升通道的极致竞争、高昂且无法重来的试错成本以及更多影响成功的因素重重叠加,总是会让一些父母无法实现心中的期待。一旦想到期待或许难以实现,焦虑自然随之而来,拼命刷题、高价补课、没收手机齐上阵,不在乎家无宁日,不在乎孩子痛苦,只求孩子能在高考迎来高光时刻。
可能在孩子高考结束后的很多很多年,父母们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管那些孩子当初进的是世界名校还是普通专科,最后能够傲立潮头的毕竟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各行各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他们职业的难易程度、收入高低各不相同,但或早或晚,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幸福。如果父母们接受了这个逻辑链,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优秀与平凡,让自己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拥有一些松弛感,也许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试想一下,快递师傅的儿子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工程师,教授的儿子成为了优秀勤奋的技术工人,医生的女儿成为了医院温暖可爱受欢迎的陪诊小姐姐,谁又敢说谁比谁差、谁比谁幸福呢?人生是一道解不尽的数学题,高考只是其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只要孩子们努力过、尝试过甚至放弃过,不管结果如何,将来都会无悔这些美好的经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