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10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605次
一、产后抑郁症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的精神障碍
二、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
1、认知方面:对于哺育婴儿所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夸大抚养婴儿的困难,,遇事总是往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2、情绪体验方面:情绪异常是产后抑郁症患者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太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或者表现为焦虑、烦躁,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给家庭带来很多烦恼。有时还表现情绪状态的不稳定,一日之内起伏很大等。
3、意志行为方面:产后抑郁症患者行为改变也是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对于过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为减少,甚至回避。也许是因患者对此的感受改变而出现的。患者的这种行为改变很有可能是快感缺失所造成的。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行为懒散,消极,不爱活动等。个别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伤、自杀,甚至是扩大性自杀等严重的行为问题。有的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和体质量减轻;更多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
三、产后抑郁症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妊娠后期孕妇体内的雌孕激素及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水平增加,会使患者产生幸福愉快的感觉。产后3-5d内激素渐降至基础水平。尤其孕激素水平下降对产生情绪低落、沮丧、抑郁有很大关系。
2、心理因素: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人格特点以及分娩前的认知准备。
(1)人格特点: 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固执、认真、保守、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
(2)、分娩前的认知准备:分娩前的认知准备是指产妇在怀孕期甚至更早对于分娩及哺育乳儿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相关研究认为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的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加之产妇对即将担任的母亲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产前充分健康教育(认知准备)可以有效预防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
3、社会因素:产后抑郁的社会因素集中体现在家庭的经济基础人际关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
(1)、家庭经济条件:由于国外对新生儿社会保障与我国不同,因此二者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目前国内文献一般都支持家庭经济收入对于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收入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分娩造成家庭经济来源减少,也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诱因。
(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夫妻之间的亲密程度,还包括与长辈之间的融洽程度,尤其后者对中国产妇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夫妻关系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由于我国民间有“坐月子”的习俗,这就可能会涉及到婆媳关系或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发现产妇与长辈存在较少沟通,从而得不到良好的互动时,容易引起抑郁情绪。
(3)、受教育程度 国内文献关于高学历是否产后抑郁症的保护因素存在较大分歧。有研究证实,高学历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较多,更愿意与医务人员沟通,更科学直观的看待问题。这有助于他们理性对待妊娠分娩,顺利过渡,转换至新的角色,避免不良情绪反应的发生。已有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女性更易于患抑郁,这可能与她们对妊娠、分娩、产后复杂因素比文化程度低着考虑更多,同时又容易陷入片面的理解有关。
总之,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即与内分泌、遗传等生物学因素有关,又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只有采取多种措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干预才有可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
拟稿人:张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