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苑

首页>>健康之苑>>科普文章>>正文科普文章

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

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2513次



多年来的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一致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有超过75%的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不断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各种与急慢性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现代社会中多数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都与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有关。

躯体疾病本身也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病程中都会伴随消极情绪的出现。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不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还影响到躯体疾病的转归。

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如幸福、爱慕、愉悦、希望等,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充实且富有意义,机体的抗病能力会增强;

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愤怒、悲伤等,往往能让人失去生活的存在感,变得无助失落,机体的抗病能力则削弱。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人的躯体、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智力正常: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行为协调统一: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和理智支配,思想与行为是协调统一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某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思维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行为怪诞离奇,就有心理不健康。

4、人际关系融洽:与人友好,助人为乐,善于沟通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5、适应能力良好:大千世界,纷繁多变,境遇复杂,如果一个人保持弹性思维,随机应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二、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病种主要包括: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顽固的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等)。目前对于精神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其致病相关因素有出生缺陷、先天遗传、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刺激,它会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等等精神活动出现一些不同程度障碍。


目前认为大脑边缘系统神经核团异常分泌一些神经递质,导致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患者的自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出现精神异常、情感异常及行为异常。
由于精神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对于精神病的早期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病程的逐渐进展,约有30%-40%的患者药物治疗不再有效,转变为难治性患者。这也是难治性精神病产生的原因。


供稿:干预中心

2022年10月8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