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7月14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627次
典型病例
李某,女,14岁,身高157厘米,初中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非常听话,从小就喜欢跳舞,周末还一直坚持在舞蹈学校学习,而且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由于她越来越喜欢舞蹈,父母较为支持,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从普通小学转入专门的舞蹈学校,几年来,捧回了无数的奖项,她的强项是独舞和芭蕾舞。舞蹈学校的老师不让学生多吃,对饮食有很多限制。尽管如此,许多孩子都会在被子里偷吃,但李某非常听话,即使是饿,也坚持不多吃。每天,她都会坚持近两个小时的大运动量练习。去年她获得了省市级奖励后训练的更加认真。因为她的卓越成绩,父母很为她感到骄傲,到了暑假,李某开始出现胃疼,原来饭量就很少的她吃得更少了,甚至连一个蛋黄都吃不下去。由于进食更加困难,她的体重从原来的70余斤,下降到不足40斤,最低时体重只有35斤。在这种情况下,她常常晕倒,连学校都不能去了。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又称厌食障碍、厌食症,是指自己有意识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据美国报道女性的终身患病率为0.5%~1%,90%以上的患者是少年女性,男性患者少见。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发病率不详。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以及对“瘦为美”标准的追求,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神经性厌食其特征为自己故意限制饮食,甚至极端限制饮食,尤其低高能量饮食,致使体重降到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仍然认为自己不够瘦。虽已严重消瘦,患者仍强烈地认为自己太胖,害怕体重增加。为避免发胖常主动采用一些方式故意减轻体重。部分患者常常用胃胀不适,食欲缺乏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的行为。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继发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有的患者可有间歇发作性暴饮暴食。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心理因素
青春期,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近处来社会观念中有以瘦为美的认识误区,某些职业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同龄普通人群的3—4倍。此症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还有问题家庭;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
2、个体易感素质
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追求表扬和赞美、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3、下丘脑功能异常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神经性厌食的表现
1、神经性厌食特点
神经性厌食的发生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期是分不开的。对于厌食症,常表现为“两个25,两个有,两个无”。“两个25”是说年龄多低于25岁,体重比正常体重低25%以上;“两个有”是指对进食有偏见和进食习惯的改变,常有明显的消瘦和闭经;“两个无”是指既无器质性疾病(没有躯体的疾病),又无精神性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李某显然是属于此种情况,她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消瘦,进食习惯改变,而且无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
2、心理动机和想法
尽管体重减轻是神经性厌食的最显著特征,但这并不是厌食障碍的核心。很多人都会因为生理疾病而产生体重下降现象,但厌食症患者并非生理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有心理的问题及某些精神障碍,其次是患者非常自己担心肥胖,因此残酷地追求苗条而导致的。这种障碍普遍开始于较胖或者感觉自己很胖的青春期女性(特殊专业和职业者例外)。然后,患者便开始节食,并且强迫性地专注于变瘦。像李某进行的几乎是惩罚性的运动(在进食很少的情况下,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大运动量练习),经常可以在这些患者身上见到。通过严格控制热量或者把热量控制和导泻、催吐结合起来,他们往往会实现体重的显著下降。还有是认知的改变,怎么看都认为自己体形肥胖。
3、情绪障碍和行为改变
厌食症患者经常会伴随着各种情绪障碍,还有强迫症状。在厌食症患者中,她们经常为体重的“增加”而伤脑筋,并因此感到不愉快,所以给自己定下很多规矩,甚至是仪式性的动作,以此帮助自己缓解这些不愉快的想法和情绪。像李某强迫自己每天坚持一定运动量的练习,身体撑不住了也不间断,就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安慰。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原则
1、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多注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如多吃肉类、蛋、奶类及蔬果等。三餐定时定量进食,必要时上下午可各加一次点心。饭后不独处,以防催吐。
2、心理治疗:培养自己正确的审美观,不要盲目追求时尚。保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
3. 精神科药物治疗:无法自制时,须及早就医治疗,或住院控制。
神经性厌食的预防
1、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3、美学教育:进行正确的美学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