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苑

首页>>健康之苑>>健康之苑>>正文健康之苑

双心医学

日期:2009年10月15日      来源:admin      浏览:8379次

    “双心医学”简称“双心”,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疾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学科,包括“双心门诊”、“双心查房”、“双心会诊”。 
• 抑郁障碍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类似。另一方面,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容易并发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 “双心医学”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
• 由心内科医生和精神心理医生一起面对患者,一起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躯体痛苦和精神心理创伤
• 1/3心血管病患者应看“双心门诊”
    出现哪些情况,应看“双心门诊”呢? 
1)心肌梗死患者易得焦虑症
    在心血管疾病中,有不少病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但突然发病,被诊断为心脏病。由于打击来得太快,很多人心理上难以接受,加上对疾病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恐惧、失眠症状,患上焦虑症,而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病的康复 。
    有一位75岁老大爷,平时身体很硬朗,不料有一天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出汗,休息了一会反而越来越重。子女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他做了介入手术,放了一个支架。手术很成功,老大爷恢复得也很快,可身体虽然没事了,老大爷的心病却一天天加重。“支架会不会掉出来?支架会不会生锈?会不会跑到我的大脑去?我咳嗽时感觉支架移位了。”整天缠着医生,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而不管医生给他讲了多少遍,告诉他支架材料很特殊,不会生锈也不会跑到大脑,但他始终放心不下。此外,对于医生开的药物,老大爷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看到说明书上的副作用,他就害怕。
    一般的门诊病人10分钟就可以看完了,他一进诊室就要耗很长时间,其他病人催,他都不肯出去。甚至动员老伴带个笔记本,把医生的话记下来,再带回家仔细研究,比小学生都认真,渐渐地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后来,医生发现,老大爷是患了焦虑症。怎么缓解他的焦虑呢?医生找来几个也做过同样手术的病人,让他们现身说法。此外,在给老大爷的药中,还专门加了抗焦虑的药物。一个多月后,老大爷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两种“心病”都有了明显好转。
2)更年期综合征易被误为心脏病
    有些女性患上更年期综合征,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心脏怦怦跳,但她们自己还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 每次全身上下检查一遍,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只是虚惊一场。
进入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易出现紊乱,动不动就会出现过分焦虑、心慌、急躁的情况,有的甚至紧张得满身大汗,动不动就乱发脾气,这其实是更年期综合征,但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心脏病,而由于害怕得心脏病,症状会反复出现,越来越重。
3)慢性心衰患者易出现抑郁症
    资料表明,在重度心衰患者中,其5年存活率不到一半,和恶性肿瘤差不多。发病时的痛苦,加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一些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自杀倾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意志极度消沉。
一位42岁的男患者,4年前患扩张性心肌病,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下岗,家里经济很困难。从病情来看,最好的方法是换心,但经济上无法承受,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供体,只好一次次住院出院。患者很悲观,又觉得拖累家人。医生对此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减轻心理疾病使其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4)情绪低落或是心血管病前兆
    有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心血管病。40多岁的王女士近来心情很差,每次情绪低落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好像什么都在故意和她作对,从老公、孩子甚至心爱的宠物狗,她都觉得看不顺眼。王女士的丈夫觉得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就让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她量了血压,这才发现,原来王女士已经患上早期高血压,只是她不知道而已。平时她的血压还算正常,但情绪一来,血压就会一下升得很高。
   王女士的情绪问题,与早期高血压的发病也不无关系。正是因为患了早期高血压,她才会比以前更经常地出现心慌、头晕、头痛、心烦等症状。有些患者既有心理问题,又有心血管问题,但表现却不一样,有的以前者症状为主,有的以后者症状为主,这种时候就需要医生小心甄别,看到底是心血管病引起了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引发心血管病。

    目前状况,国内大多数心内科医护人员对前来就医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既不关注,也缺乏相应的基本识别技术。所以尽管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生较频繁,但其漏诊率却非常高。
• 一些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年女性,发现有心电图ST-T波改变,和(或)发生胸痛、心慌、胸闷症状,她们首先顾虑的是心脏问题,而去心内科就诊,很少可能去心理门诊或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医。
• 即使被转到专科门诊或医院,专科的精神心理医生也难以对心电图改变或室性早搏给患者一个满意的解释和结论。
• 因此,心内科医生必须重视和掌握心理知识和技术,自觉实践“双心医学”。作为医生,除了要知道患者的躯体疾病以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比如有一些病人躯体化的症状非常明显,有着这样、那样的症状,来往于各个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到不同的专家那里去看病。但是不管是哪个专科的专家,都不能够很好地独立解决病人的问题。
原因主要在于这些病人有着内在的心理疾病,躯体上的疾病不过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而已。所以医生首先要判断出:在患者的疾病中躯体疾病所占的比例,以及心理疾病所占的比例。适当的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引导治疗,会有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人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用“心”帮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