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苑

首页>>健康之苑>>健康之苑>>正文健康之苑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日期:2009年08月27日      来源:admin      浏览:8123次

    人们在进入老年期之前都要先经历一个称为更年期的过渡阶段。这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上变化比较剧烈的又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使某些大脑功能、内分泌功能以及性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变得感觉过敏或不适,知觉迟钝,动作缓慢,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容易焦虑紧张等等。

    这便是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年期在一些人身上是不知不觉地度过的,但有一些人则不能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
    由于一个人在更年期阶段正面临着退休、儿女参加工作及恋爱婚姻等问题,并且,由于自身体力下降,精力不足,可能无法做到事事如愿以偿,自尊心、自信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又在不利的社会因素作用下,就可能引发各种躯体的或心理的疾患。
    对更年期的反应,一般来说女性要比男性明显得多。这是因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开始萎缩,性激素水平下降,整个内分泌系统平衡失调,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见的症状有失眠多梦,耳鸣眼花、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手足出汗,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或沉重等。同时,情绪不稳,容易激动,甚至出现焦虑、多疑,忧郁易怒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焦虑症或更年期疑病症;此外,也容易加重某些躯体疾患的症状,如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等。
    因此,更年期心理卫生是一个值得人们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首先要对更年期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解,从而正确地加以对待。对于躯体不适感和心理上的失调状态不至于恐惧、多疑和担心,并能及时就诊,做到无病放心、有病早治和及时调整。
    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事件保持情绪的平稳和镇静,心情愉快、乐观,以利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生理上的不适感或心理的紧张状态。争取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年岁增高,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与功能必然逐渐走向衰退和老朽,生老病死是人生旅途不可阻止的自然规律。当今世界,由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物质文明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延年益寿有术,人类寿命在普遍延长。70高龄已不再是“古来稀”了。这就意味着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会日益增大,因此,除了社会应为老年人创造和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外,讲求老年期心理卫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素质的不同,每个人衰老的过程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即老年期到来迟早的差别。有的人虽年逾九旬仍保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有的人则刚到60就已“未老先寥”了。但是一般认为人到65岁以后就进入老年期了。老年人的躯体变化主要是各个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的逐渐衰退。由于大脑功能的衰退,机体的调节功能受到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显著下降,从而出现体弱多病的普遍现象。
    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单位,在家赋闲养老,减少或失去了与集体及社会的联系,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和无聊的感觉。加上其他原因,例如有可能不幸丧偶,或子女不关心体谅以及身患疾病等,都可能成为精神刺激因素从而造成精神障碍,导致老年孤独症和老年抑郁症等。由于机体机能衰退,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均减弱,神经肌肉功能下降;同时,老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都有下降的趋势。但这是绝对的,也不是等齐的。此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也有突出改变,即逐渐变得幼稚、自私、多疑等。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一是要承认现实。这就要充-分认识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进人老年期以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承认现实并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二是要有“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状态,老年人虽然离职退休,但仍然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一员,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在机关、单位以及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余年中尚存的潜能发挥出来。老年人经验多、阅历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许多老干部、老职工离职或退休以后,仍然被聘为顾问,为祖国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老年人本身,使他们的内心世界重新变得充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每一个老年人身上所表现的衰老迹象明显与否,固然与年龄增长有关,但与他的主观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哀叹自己老之将至,因而精神颓丧、意志消沉、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缺乏事业上和智力上的刺激因素,在情绪上总是忧心忡忡,甚至惶惶然不可终日,这就必然要加速老朽衰败迹象的来临。其实,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对正常人来说,年龄增长对心理活动功能的影响并非像人们所想得那么显著。就拿记忆力来说,我们常见一些老年人总是抱怨自己的记忆力衰退了,简直坏极了。其实不然,有人研究认为,假定18~35岁的人,其记忆成绩为100,则36~60岁的人,记忆成绩平均为95;60~85岁的人记忆成绩平均为80~85。可见,虽然人的记忆力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绝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下降的如此厉害。记忆力尚且有这种情况,其他心理活动就不必说了,更由于老年人经验丰富,有些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不比中青年差。
    三使要从实际出发,丰富生活的内容,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老年人体力减退,能力下降,精力不足,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当然再不宜肩挑重担,东奔西跑了。赋闲养老,欢度“余年”,毕竟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怎样把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这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到户外或公园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轻微体育活动,如散步或慢跑、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等,在心理上也可以得到一种轻松愉快,青春焕发的感受。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四是取得晚辈人充分的同情、体谅和关心。老年人由于客观原因,已经由家庭和社会中的“强者”变成了“弱者”,对于家庭或社会,他们已不再起支配作用。但是老年人往往不能自觉地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加之其他的一些原因常常容易造成与晚辈们的矛盾和纠葛,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消除这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应有自知之明,不要倚老卖老、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进行所谓权威性的指挥,而要实事求是,承认“弱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晚辈,则应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充分体谅他们各种能力的衰退现象以及当前的处境与心情,更多地给予安慰、体贴和照顾,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欢度晚年。
        我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家庭结构的优良传统,能够使老年人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尊敬,即使出现了个别虐待老人的事件,马上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会过得愉快而又健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