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生心理

厌学

日期:2011-01-06   浏览:14178次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状。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主要将会出现以下心理症状和疾病:

1、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比如家长和学校对孩子要求分数,没考好就打击他、指责他,这样做要么让孩子变得丧失学习的兴趣,厌学,变得苦闷、反叛;要么是让孩子过于看重成绩,变得紧张、焦虑。

2、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强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没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摆脱也摆脱不了,非常苦恼,使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有个尖子生一边看书要一边数标点符号,一旦漏掉或者数错了,就必须从头看起。还有个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钻牛角尖。该学生成绩很好,但他总想,为什么我成绩好,我同学就不如我?这个题目我到底是怎么把它想出来的?这道题目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别人会怎么想?他一旦开始学习,就会纠缠在这里面,想摆脱都摆脱不了。连考试的时候也一样,当这些问题蹦出来后,就考不下去了。

3、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对前途悲观、绝望,有自卑心理。同时,还对环境适应困难,总是看到阴暗的问题,不能适应现实。因此,孩子们一旦受到打击,将会有自杀的念头。

4、青春期性心理冲突。调查发现,发生厌学与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关,当女孩出现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他们的警觉性增强,害怕学校其实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转换防御机制,通过弃学暂缓了“不被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潜在的性心理压力。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