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心理热点

过度细心呵护更容易患上疑病症

日期:2011-12-21   浏览:13609次

 

身体的健康需要周密的呵护,过滤掉疾病才能保证健康,但过于对身体的细节变化敏感、多疑,也很容易致人催生心理疾病--疑病症。

1.对健康的过虑:病人纠缠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本身。病人知道对病过虑和着急害怕对健康不利,却苦于无法解脱。这种病人可以接受医生的解释,但打消了一个顾虑随即又产生另一个顾虑。病人道理都明白,却控制不住自己。

2.对身体过分注意:有人经常注意心跳、脉搏,有人则特别注意消化功能,等等。实际上,如果人们一旦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上,就会发现身体时刻都在起着变化。任何一点不适都极易被感觉到,一旦注意点固定在此,这个信息便会有放大的作用。

3.疑病观念: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尽管理由不充分,但绝不是毫无根据,患者的推理也没有明显荒谬的地方。往往针对某一明确的器官疾病,为明确这一问题不断寻求调查验证。患者为了让医生明确诊断他患了某一疾病,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医、检查。若是阴性结果,可能对已有的观念有片刻的动摇,但过分的注意力并未从身体上转开。一旦再发现有不适,立即认为病还是有的,只不过未查出而已;甚至认为最先进的仪器还没有制造出来,以后肯定会查出来。

如何预防疑病症

1.少查资料: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尤其避免上网查阅,这是疑病症心理预防的重要原则。

2.勿乱求医: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只有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不要过分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5.接受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