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心理热点

高考后心理及调试

日期:2011-06-28   浏览:13479次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随着考试成绩查询日子的临近,考生心上的弦会越绷越紧,情绪也会越来越烦躁。走过高考,就进入“后高考时期”,意味着发榜和招生即将开始。在这个时期,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尽管高考已经结束,但考生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考后更需要呵护和关爱。高考后一般有如下几种常见心理:

 1 、放纵型心理

     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辛,因此毫无节制地玩。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这种行为,因此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不惜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每年都出现几起乐极生悲的情况,要引起重视。

     建议:高考生考前的饮食和睡眠一般都讲究规律,但考试结束后生物钟突如其来变化甚至颠倒,这种逆转对考生们的身心有着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考生“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后高考时期,甚至也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相应的准备。

2 、抑郁型心理

     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建议: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定要及时捕捉和梳理情绪,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调节,以防患于未然,别让高考再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苦痛与梦魇。考生应该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情绪,自觉接纳,及时调整,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来排泄不良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同时家长别给孩子太多压力,不要过多指责。尽量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过分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以免对考生形成一种负面暗示,增加考生心理负担。

3 、茫然型心理

    许多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毕竟高考是伴随着学生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一个梦想,考试一结束,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在高考的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随着压力的释放会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及态度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在等待录取结果中,对于考生或父母来讲,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建议:父母应当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运动、引导孩子交往,避免无事可做加剧这种虚无的情绪。考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为随后到来的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奠定基础。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加强自我调理,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

4 、焦虑型心理

    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的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这种不确定性让考生更加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并且加重。如有些考生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焦虑到抑郁等一系列心理症状甚至发展到严重的精神疾病。因此,及时调节考后焦虑情绪显得特别重要。

   建议:考生在合理估分或得知真实分数后,对分数、自我和未来要正确认知。不管结果怎样,应勇敢面对现实,自觉接纳现实,将自己心态调适到顺其自然,积极进取。要学会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听音乐、打球,与三五好友结伴做一些户外运动,找同学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等等。家长要及时观察和发现考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