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心新闻>>正文中心新闻

校园欺凌,我该怎么办?(家长篇) ——面对欺凌,家长该如何做?

日期:2024年08月09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627次

一、事前

1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避免打骂孩子或在孩子面前实施暴力行为,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好榜样。

2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自尊自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告诉孩子面对他人强加的不合理行为或要求时,要及时识别危险,摆出拒绝的态度,及时寻找应对与逃离的方法。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3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二、事后

1、敏锐地识别霸凌的线索

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时身上出现伤痕、突然不愿上学、抱怨有同学针对他、无端情绪变化、行为异常、失眠、噩梦、尿床等睡眠问题,家长需要高度关注和警惕。

2询问倾听霸凌过程,安抚受害者受伤的心灵

当识别到孩子可能遭受校园欺凌时,家长需要温和而坚定地与孩子积极沟通。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积极安抚孩子的情绪,强调其现在是安全的,帮助稳定其躯体反应,协助其解决可能面临的困扰。

3承认和面对欺凌的存在

首先应该承认欺凌事件的存在,不要给欺凌随便安上一个别的名字,如开玩笑“打闹”、“淘气”等,更不要因为是偶然事件或是因为欺凌者或其父母否认,就装作它不存在,去否认被欺凌者的感受。不要一味劝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承认被欺凌者的受伤感受,一起去面对其中未解的问题,哪怕其中有过错和瑕疵,这个应对本身就是最大的支持。

4不指责受害者、不鼓励以暴制暴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多找找自己的问题男子汉就不要怂,打回去Ta就不敢再欺负你了。以上言论不可取,由于遭受校园欺凌对于受害者而言已经十分痛苦,如果再有许多人关注,舆论的压力对一个孩子而言更是难以承担,不指责受害者,是每一个关注者所应做的。

5、陪伴孩子直面霸凌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行为,对人际关系异常抗拒,甚至不愿意上学等,这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逼迫以免产生二次伤害。与老师、孩子和校方一起讨论如何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孩子在班级、学校找到可以互相支持的伙伴。与霸凌者及其家庭沟通,必要时诉诸司法和舆论,守住制止一切有形有质伤害的底线。

6、提供专业心理帮助的渠道

如果被欺凌的痛苦一直持续,各方面功能受损比较明显,建议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与帮助。

 

参考文献:

1.Kwan I, Dickson K, Richardson M, MacDowall W, Burchett H, Stansfield C, Brunton G, Sutcliffe K, Thomas J: Cyberbullying an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Map of Systematic Review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20, 23(2):72-82.

2.García-Hermoso A, Hormazabal-Aguayo I, Oriol-Granado X, Fernández-Vergara O, Del Pozo Cruz B: Bullying victimization,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20, 17(1):114.

3.国家精卫项目办 畅聊686 《终结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校园欺凌——您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4.贵州教育发布 《全省师生家长必读!防校园欺凌指导手册》.

5.简单心理 《少年的你:在欺凌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中心首页 中心简介 新闻中心 名医荟萃 心理热点 心理热线 培训宣传 干预研究 资料下载 互动交流 联系我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