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11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254次
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在精神科、心理科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医院候诊大厅人头攒动,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明显增多。精神心理疾病发病与季节有关吗?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的高发季节吗?
Yes!民间俗语“菜花黄,痴子忙”、“春天到,痴子闹”,指的就是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的高发时期。
精神心理疾病无论是其发病还是复发都和季节变化有关,多集中在春季。中医理论,如《黄帝内经》认为肝应春、主疏泄,人体的肝气与春季相对应,与风、木同气相求,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密切,肝如不能顺应季节变化,易出现肝气升发困难、肝气凝滞就会发生精神疾病。从春分之日起,万物则由阴气主令而演化为阳气主令,因此春分时自然对人体的作用最为显著,身体气血阴阳的转变又容易导致气机逆乱,对人体的身心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多于其他季节。
很多科学研究发现,季节是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以精神分裂症在春季发病最为明显。原因如下:
(1)季节的交替过渡,尤其是冬春两季交替,对于敏感的人难以适应,神经内分泌可能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导致内环境平衡的失调,尤其是大脑神经功能的失调,从而促使精神心理疾病的波动和复发。
(2)春季气温的突然变化和急剧上升,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和各种代谢的紊乱,包括多巴胺代谢紊乱;同时春季气候转暖,人体外围血量增加,而内脏、脑组织血量相对减少,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下降。有研究发现,当气温高于25℃,空气湿度超过90%时,人的精神和心理就会显得烦躁不安,且易被激怒。
(3)春天气压低,容易引起大脑内神经递质紊乱,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兴奋机制被激活,失去平衡,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有研究发现,当气温下降,气压较低,天气阴沉时,人就显得沮丧、抑郁不安和六神无主。尤其是之前有患病史,曾治疗过但已经停止服药的精神疾病患者,就更容易病情复发。
(4)春季精神心理疾病高发也与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通常开春很多人都会开始制定各种目标,目标过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增大,出现抑郁、焦虑、狂躁等症状;而目标过低可能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等,进而诱发各种精神心理问题。
当然,精神心理疾病发病原因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生物学因素、慢性躯体疾病、生活事件和应激、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等。那怎么预防精神心理疾病在春季发病呢?
(1)预防精神心理疾病春季发病的根本措施是坚持按医嘱服药,无论患者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随意减药、停药,发现异常及时到精神科和心理科就诊。
(2)家属应随时注意这些早期信号,提高警惕,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寻求精神科和心理科因素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防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3)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常,春季注意调节阳气,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
(4)制定合理目标,积极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尽量减少心理压力。
(5)多到户外活动,如踏春、郊游、访友等,让大脑增加感受到外界刺激;同时注意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培养和坚持兴趣爱好,使身心愉悦放松。
供稿人:杨婷
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024年3月5日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