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04月18日 来源:admin 浏览:12941次
女人的心思,男人能“读”懂吗?
常言道“女人心,海底针”,从这个比喻就足以看出女人心思之细腻、之难以捉摸。大多数男人都梦想能够顺利轻松地读懂女人的心思,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沟通不力造成的误会。电影《我知女人心》圆了许多男人希望读懂女人心思的梦。但是,“读心术”真的存在吗?女人的心思真的可以“读”懂吗?
“读心术”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雨青教授认为,“读心术”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心灵感应现象确实存在。一些阅历丰富、涉世较深的人,可以无需言语读懂熟悉人的心声,但在陌生人之间很难做到。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罗非教授则指出,就目前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来看,支持“读心术”等特异功能存在可能性的证据微乎其微。从物质科学的角度看,“读心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支持的证据。从心理学实践的角度看,临床心理学家也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从来访者的反应和情感状态推演其对事情的看法、态度以及背后可能的动机。他们也无法做到随时随地读懂女人心思的“读心术”。目前,人们试图通过了解脑功能来解读人们内心的想法,例如通过现代的脑功能成像和脑电活动,来分析脑中正在进行的过程。尽管从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进展仍然微乎其微,所以,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读心术”的成功案例。
男女心理只是“大同小异”
张雨青指出,男女之间的心理有很多相同之处。荣格的人格分析理论学说认为,在男性身体里存在女性的成分,即阿尼玛;而女性身体里也存在男性的成分,叫做阿尼姆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存在,是两性相互理解的基础。因为只有两性间存在相同之处,才有进一步相互理解个性的基础和可能性。“女人心,海底针”其实是站在涉世不深、身体中阿尼玛成分较少的青年男子角度上说的。事实上,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并不悬殊,女人的心对于多数人并不像“海底针”那般难以捉摸。
中科院生理学教授邓希贤说,男女心理上的差异更多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与生理关系不大。当然,男女生理功能的性别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两性间的心理差别主要是由于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成人后所处的环境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后天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学界认为,基因遗传甚至都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比如一组基因能否正常表达,以什么方式表达等都与后天环境休戚相关。
邓希贤还提出,大环境是造成人与人心理“大同”的原因,而个人的应对能力则是造成个人之间“小异”的主要原因。但这些都与性别没有直接关系。他举例说,二战期间和我国的文革时期,人们更容易处于焦虑、恐惧和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中,这是环境背景造成的“大同”。而个体对环境的应对方式的不同形成个体间的差异。比如,同样成长在家庭破碎环境中的孩子,有些孩子比同龄人更懂事,更懂得心疼父母;而有的孩子却比同龄人更不懂事,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这就是造成“小异”的典型事例。
两性间沟通时包容很重要
张雨青介绍道,从人格分析理论讲,两性之间沟通的一个有力的办法就是唤醒异性身体里的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在人体中的含量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的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含量在不同时期也会不同。因此,对于男性来说,改变身体中的阿尼玛含量能够改善他与女性的关系。同理,女性也是如此。但是,张教授同时指出,改善与异性的关系并不需要刻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习得。随着阅历的加深,与异性交往的增多等,这两种物质的含量会自然得到提高。
邓希贤认为,两性间沟通时包容很重要,做到包容之后再争取做到理解。有些理解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相互磨合。如果两个人个性都很强,沟通就会变得很难,此时加强个人修养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学会接纳别人。他总结到,包容宽厚之心和个人修养以及个人的接受程度在两性沟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非则认为,性别差异并不是唯一的沟通障碍。沟通真正的障碍来自总是试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对方的意思。由于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在沟通上势必会带来障碍。可以说,除了所谓“知音”之外,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充分沟通。这其实是很多问题的共同根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人们养成不用自己知识和经验判断别人的习惯,而是要现场地观察和体会,品味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不要把异性当做不同类的人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李玲教授指出,其实现在所说的男女心理并不是由生理先天带来的性别心理,而是社会给两性的规范、男女的生活方式等不同造成的,是后天塑造的结果。在女性主义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反本质主义”,即反对人们赋予性别的刻板印象,比如提到男人就会想到阳刚、有力量、理性思维强,而女性是细腻、温柔、艺术感觉好,其实,这些是人受到文化规约、生存环境等因素后天发展的结果。
在两性沟通这方面,唤醒异性身上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有利于两性间的沟通。但这种方法仅仅是两性沟通的一个条件,不是必然的条件。两个个体不可能达到完全理解,但我们可以作无限的努力。